中新網(wǎng)內(nèi)蒙古新聞3月5日電。鯆I娜 劉譯煒)在包頭這座“草原鋼城”,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坐標——他們身著藏藍制服,在車水馬龍間綻放著溫暖光芒;他們手握交通指揮棒,將大愛延伸至城市每個角落。這便是包頭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機動勤務大隊雷鋒班,用八載春秋書寫著新時代的雷鋒故事,讓“人民警察為人民”的誓言化作鹿城街頭的溫暖風景。
初心如磐:從“一束光”到“滿天星”
2017年3月5日,這個特殊的日子,30名交警在雷鋒雕像前莊嚴宣誓,機動勤務大隊雷鋒班正式成立。從最初的30人到如今的90人隊伍,他們始終秉持“既要管好交通線,更要溫暖群眾心”的信念,將自籌的“愛心基金”化作潤澤民心的甘霖。
家住包頭市昆區(qū)的左存鳳老人,家里時常擺放著新鮮的米面油,記錄著警民之間的特殊情誼。老人唯一的兒子離世后,雷鋒班主動接過“親情接力棒”,每年間風雨無阻上門照料。而在包鋼二十小,患有先天性腦癱的貧困生霍金梅的書包里,總會出現(xiàn)嶄新的文具——這是班長姜振宇堅持八年的“秘密約定”。
八年間,這樣的溫情故事在鹿城不斷生長:累計幫扶2000余人次,收到錦旗150余面,6名貧困兒童在他們的守護下完成學業(yè)。正如副班長王碩所說:“我們不是太陽,但要做群眾需要時永不熄滅的燈。”
護學護考:為青春護航的“堅強后盾”
清晨7點的鋼鐵大街,護學崗的熒光綠成為最溫暖的風景。雷鋒班創(chuàng)新施劃的“綠色安全帶”在校園周邊綿延,特制的“安全島”讓接送車輛有序流轉(zhuǎn)。更令人動容的是那些藏在細節(jié)里的守護:暴雨天執(zhí)勤女警背起學生蹚過積水,烈日下迎著滾滾熱浪立于車水馬龍中的藏藍警服,冰雪天里緊緊握住學生的手。
高考季的鹿城見證著更多感動。雷鋒班成員組成的應急摩托車隊至今保持“零誤考”紀錄,化解過準考證遺失、考生受傷等38起突發(fā)事件。2024年6月7日,當警員王立興用摩托載著走錯考場的考生沖刺時,全城司機自發(fā)讓出通道的場景,成為鹿城最動人的文明畫卷。
生命通道:與時間賽跑的“熒光時速”
“8分鐘能做什么?”對于雷鋒班來說,這是從死神手中奪回生命的黃金時間。2024年深冬,載著休克幼兒的私家車撥打電話尋求幫助。機動勤務大隊雷鋒班的騎警王超當即拉響警笛,在早高峰車流中開辟出生命通道。當急救醫(yī)生豎起大拇指時,他警服后背早已在凜冽冬風下被汗水浸透。
救人民群眾于危難,為急需救助的群眾提供第一時間的幫助是雷鋒班義不容辭的職責。這樣的生死時速每月都在上演:公交車上,老人突發(fā)心臟病危在旦夕;出租車里,患兒高燒頻發(fā)抽搐;救護車中,危重病人命懸一線;機動勤務大隊雷鋒班成員一次次開辟綠色通道護送患者、救助危難群眾。20余次綠色通道護送,創(chuàng)造的不只是速度奇跡,更是警民連心的溫度見證。
溫情守護:城市脈搏中的“文明音符”
在雷鋒班的日程表上,每個節(jié)日都有特殊標注:兒童節(jié)與福利院孩子做游戲,母親節(jié)去老年公寓表演節(jié)目,重陽節(jié)為孤寡老人理發(fā)修腳,臘八節(jié)給環(huán)衛(wèi)工送熱粥......八年來,他們與包頭市兒童福利院、包頭市環(huán)西老年公寓等機構(gòu)建立長期幫扶,所有成員累計的志愿服務時長超過1.2萬小時。
那些散落在街角的溫暖同樣動人:暴雨中移走被雷擊斷的大樹,寒夜里護送醉酒者回家,冬日里照顧走失老人......150余面錦旗背后,是50余次緊急救助、30余次尋親護送的點滴累積。在包頭市環(huán)西老年公寓的老人們集體送給雷鋒班的感謝信中寫到:“你們讓我們相信,雷鋒從未離開!
薪火傳承:新時代的“精神坐標”
走進雷鋒班榮譽室,國家級媒體報道的剪貼本已經(jīng)厚厚一摞,20余項自治區(qū)級、市級等榮譽見證著這支隊伍的成長。從“優(yōu)秀義工分隊”到“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一等獎”,從“無償獻血先進單位”到“文明集體稱號”,每個獎牌都閃耀著為民初心。
在班長姜振宇的辦公桌上,“雷鋒日記”記錄著8年來志愿服務的點點滴滴。這位榮獲“五好文明家庭”的警隊先鋒,帶領(lǐng)團隊將雷鋒精神具象化為“五心工作法”:對待群眾要熱心、幫扶困難要真心、處理問題要細心、志愿服務要恒心、守護平安要盡心。
八年堅守,雷鋒班用藏藍底色描繪出鹿城最溫暖的文明圖景。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護學崗的熒光綠,當夜幕降臨時巡邏警燈依然閃爍,這座城市的“雷鋒坐標”始終清晰可見。正如他們建隊時的誓言:“我們愿做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永遠鉚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毙聲r代新征程下,雷鋒班的成員們也將一如既往地弘揚雷鋒精神,用實際行動續(xù)寫著永不褪色的雷鋒日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