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內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動態(tài)

小窗口大服務 群眾直呼“真便民”

2024年12月26日 21:53   來源: 中新網(wǎng)內蒙古新聞

  中新網(wǎng)內蒙古新聞12月26日電。ɡ類燮 張杰 曠靖 張彤)12月24日19時,剛從工地下班的趙先生趕到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納林高勒邊境派出所辦證大廳,順利完成了身份證補辦手續(xù)。他因白天工作繁忙,多次錯過辦證時間,得知派出所有延時服務后,特意在晚上前來辦理。趙先生表示,延時服務解決了上班族白天無法辦證的難題,“再忙也不用擔心證件問題”。

  納林高勒邊境派出所位于阿拉善盟額濟納旗,轄區(qū)多為中蒙邊境地區(qū),這里轄區(qū)地域遼闊,人口分散,針對邊境讀取群眾多樣化需求,派出所通過推出上門辦理、雙語溝通、延時辦證等便民舉措,優(yōu)化服務流程,引入智能設備,為群眾提供高效、準確的服務,切實解決實際需求。

  11月15日,納林高勒邊境派出所民警在轄區(qū)走訪時了解到一名老人因行動不便,不方便到派出所補辦戶口簿。得知情況后,民警立即提出提供上門服務。11月18日,民警攜帶便攜式設備來到老人家中,核實信息并協(xié)助填寫申請表,三天內完成制證并送至其家中。同時,民警還檢查了家中的防火防盜設施,并提醒其防范電信詐騙。老人表示:“民警們讓我感到很安心!

  針對轄區(qū)內人口分散,特殊群體常因行動不便而面臨辦證難的情況,納林高勒邊境派出所早在2021年便推出了“上門服務”機制,主動聯(lián)系行動不便的群眾,提供一對一上門辦理服務。

  此外,派出所還聯(lián)合社區(qū)干部組建摸排小組,深入移民村排查獨居老人、特殊人群辦證需求和生活需求,建立“特殊關懷人群服務臺賬”,實施以來,派出所已為10余名群眾提供上門服務,贏得了廣泛好評。

  11月20日,蒙古國游客巴女士來到派出所辦理外國人住宿登記卡。由于普通話不熟悉,她對流程不甚了解。民警立即安排熟悉蒙語的同事接待,詳細解答并協(xié)助完成信息登記和身份核實,整個流程不到一天便完成審批。拿到登記卡后,她對民警的服務表示高度認可:“蒙語交流讓我感到親切,服務也非常高效。”

  納林高勒邊境派出所轄區(qū)蒙古族群眾比例較高,同時有不少蒙古國居民跨境辦事、旅游。為解決語言障礙,派出所設立蒙漢雙語服務窗口,安排熟悉蒙語的民警全天值守,提供翻譯支持與政策指導。今年以來,雙語窗口已為200余人次提供服務。

  為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派出所還制作蒙漢雙語宣傳冊,普及出入境管理政策與流程,民警烏日嘎木拉表示:“語言不是交流的障礙,而是服務的橋梁。我們希望每一位群眾在這里都能感受到貼心、便捷的服務!

  12月19日中午,孫先生帶著孩子來到納林高勒邊境派出所辦理身份證。因為孩子上學時間不方便,無法按時前往辦證大廳。得知派出所推出延時服務后,他成功完成了手續(xù)辦理。孫先生對延時服務贊不絕口:“服務太貼心了,真是上學、辦證兩不誤。”

  納林高勒邊境派出所轄區(qū)群眾以務工和農業(yè)勞動為主,多數(shù)只能在工作之余辦理證件。為此,派出所于2021年推出“延時服務”和“預約辦證”機制,方便群眾靈活安排時間。此外,派出所創(chuàng)新推出“動態(tài)提醒服務”,通過電話或社區(qū)群提醒群眾證件到期或辦理時間,減少因錯過時間造成的麻煩。

  從深夜亮起的窗口燈光,到送上門的便攜服務,再到貼心的雙語服務,納林高勒邊境派出所用實際行動兌現(xiàn)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誓言。據(jù)統(tǒng)計,2024年以來,納林高勒邊境派出所已辦理戶籍業(yè)務500余件。未來,納林高勒邊境派出所將繼續(xù)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優(yōu)化便民舉措,為群眾提供更加高效、溫暖的服務保障。(完)

編輯:李愛平
圖片新聞
  • 呼和浩特市與蒙古國色楞格省成功舉辦友城5周年紀念活動
  • 第九屆中國殘疾人冰雪運動季在呼和浩特啟動
  • “釣魚是次要的,玩兒是正事”——中俄界河冰釣活動舉行
  • “草地老鄉(xiāng)”御寒毛靴成今冬青年時尚單品
  • 中國人壽內蒙古自治區(qū)分公司:深入推進“大監(jiān)督”體系建設
  • 中國銀行巴彥浩特分行持續(xù)提供高水平普惠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