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內蒙古分社 • 正文
 盟市動態(tài)

內蒙古科左中旗:大田管理工作正在進行中

2024年07月05日 15:17   來源: 中新網內蒙古新聞

農戶通過無人機投放赤眼蜂球。 包卉 攝

玉米大田投放的赤眼蜂卡。 包卉 攝

  中新網內蒙古新聞7月5日電 (劉文華 包卉)當前正是大田玉米的生長關鍵期,也是各種自然災害、病蟲害的易發(fā)、高發(fā)期。連日來,科左中旗多措并舉,扎實做好當前田間管理工作,全面開展農業(yè)技術指導,確保農作物穩(wěn)產豐收。

  炎炎夏日,萬物豐茂,科左中旗大田管理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日前,旗農技推廣中心邀請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克如來到架瑪吐鎮(zhèn)王家窩堡嘎查,根據玉米長勢情況在田間地頭“把脈問診”,現(xiàn)場為基層農技人員和種植戶詳細講解化控階段的技術要點。“玉米葉到十片、十一片展葉的時候,開始第一次施肥,‘化控’十天后咱們就開始第一次追肥,大家要記住這個時間點!蓖蹩巳缯f。

  秋糧要高產,夏管是關鍵。為持續(xù)做好大田玉米夏管工作,在玉米拔節(jié)和小喇叭口期,科左中旗農技推廣中心又繼續(xù)開展玉米螟綠色防控示范工作。根據全旗6個病蟲監(jiān)測點玉米螟越冬基數(shù)調查結果,在敖包蘇木、花吐古拉鎮(zhèn)、舍伯吐鎮(zhèn)等16個鄉(xiāng)鎮(zhèn)玉米螟綠色防控示范區(qū),開展田間釋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示范工作,發(fā)放赤眼蜂卡、赤眼蜂球。并組織專業(yè)人員到田間地頭做好示范工作,積極指導種植戶看苗情、測地情、促苗長。

  科左中旗農技推廣中心工作人員張秀敏給農戶講解投放赤眼蜂要點說:“投放赤眼蜂一定要將卵面朝外,放在葉片中等的位置,再用牙簽固定好,這樣才算將蜂卡釋放完成,一畝地蜂卡要放兩個!

  農時不等人。認真聽完工作人員的玉米螟綠色防控示范講解,種植戶李昆鵬就和無人機植保技術員來到自家大田中開展防控工作。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遙控指揮下,定時向玉米田里投放赤眼蜂球,用于防止農作物鱗翅目害蟲,防治效果可達85%。說到跟著旗農技推廣中心開展科學種植,李昆鵬感慨不已,“以前種地沒有寬窄行的區(qū)別,進行中耕、趟地、鉚地、追肥,人力物力消耗比較大,F(xiàn)在通過推廣中心推廣咱們40、80淺埋滴灌技術,既節(jié)省了時間還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人力物力都節(jié)省了,產量也提升了,F(xiàn)有預計每畝能增產500到700斤!

  據了解,今年科左中旗各類作物播種面積共511萬畝,其中玉米播種面積471萬畝。目前,各地正在采取多種科學手段,實施精細化田間管理,為科左中旗糧食增產做好堅實技術支撐,切實保障糧食產量安全。接下來,全旗各蘇木鄉(xiāng)鎮(zhèn)將繼續(xù)把糧食安全放在農業(yè)農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農技指導,實施農田標準化、精細化管理,確保各類農作物豐產豐收。(完)

編輯:奧藍
圖片新聞
  • 山西民眾夾道歡送內蒙古森林消防隊員
  •  時間不語過千年 內蒙古文物里的民族文化交融
  • 游戲、互動、非遺:包頭市普法很用心
  • 古往今來 內蒙古民族團結的“鄂爾多斯樣板”
  • 東西問·中國石窟|王大方:阿爾寨石窟為何有“草原敦煌”之稱
  • 航拍“中國冷極濕地天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