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不到6點,張美霞便早早來到烏梁素海邊,今天又是熏魚的日子,她要選購一些新鮮的魚來熏制,最近絡繹不絕的游客,讓她有點應接不暇。
“烏梁素海的環(huán)境越來越好,游客也越來越越多,游客多了,我們的收入自然也就高了!痹趶埫老伎磥,她如今美好的生活來自烏梁素海的饋贈。
張美霞所處的位置是內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額爾登布拉格蘇木,緊鄰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濕地--烏梁素海。
33年前,聽說烏梁素海周邊景美魚肥,張美霞一家搬遷與此,靠熏魚為生!澳菚r候,烏梁素海的水質特別好,我們主要熏白條魚,這種魚對水質要求特別高。后來水質差了,白條魚就絕種了!睆埫老颊f。
20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自然補給水量減少,加之工農業(yè)排水等因素,烏梁素海湖內生態(tài)功能嚴重退化,水質曾一度惡化為劣Ⅴ類。
魚少了、鳥少了,“塞外明珠”失去了光彩,生態(tài)治理迫在眉睫。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采取多項措施對烏梁素海流域實施全流域、系統(tǒng)化綜合治理,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改善,水質總體穩(wěn)定在Ⅴ類、局部區(qū)域優(yōu)于Ⅴ類,水面面積穩(wěn)定在293平方公里,生物多樣性持續(xù)恢復,重現“塞外明珠”美景。
“經過治理,現在偶爾又能見到幾條白條魚,這就說明烏梁素海的水質越來越好了。”張美霞說,破壞很容易,但要治理,往往需要付出幾代人的努力。
8時許,曹鐵山兄弟四人準時來到停在烏梁素海的帆船上。拖洗、擦拭、揚帆……四兄弟分工明確,將這艘為他們帶來50萬元收入的帆船整備一新,坐等游客登船。
“我屬于重操舊業(yè)!53歲的曹鐵山從小出生在烏梁素海旁邊,捕過魚、開過船、割過蘆葦,得益于烏梁素海的饋贈,讓一家人的生活過得很殷實。但隨著烏梁素海水質的惡化,他也只能另覓生計。
2020年,一直關注烏梁素海治理的曹鐵山,見到了這顆“塞外明珠”的重獲新生,兄弟四人人合伙買了一艘帆船,在這片“!鄙细善鹆寺糜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錢包越來越鼓就是烏梁素海重生的最好佐證!辈荑F山說,他相信,總有一天,烏梁素海會回到記憶中的模樣。
17時,內蒙古烏梁素海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馬海明送走了幾波客人后,背起相機,駕船來到了蘆葦深處。
為了加大候鳥保護力度,當地成立了管護隊,采取路上、海上巡邏相結合的方式,嚴防不法分子非法捕獵等行為!懊總區(qū)域都有工作人員負責,其中蘆葦地、灘涂等都是重點管控地段,盡量減少人為干擾。”馬海明說。
疣鼻天鵝、斑頭秋沙鴨、玉帶海雕、遺鷗、黑鸛……如今,在烏梁素海遷徙、繁殖的鳥類達260多種,這里儼然成了候鳥重要的棲息地。
“與此同時,我們推行‘漁民上岸’,使職工由漁業(yè)捕撈者向湖區(qū)及周邊的生態(tài)保護者轉變,實現退漁還湖,促進湖區(qū)生態(tài)自然修復。”馬海明說。
這些年,馬海明和他鏡頭下的候鳥,經歷了烏梁素海從“生態(tài)之患”到“塞外明珠”的重生之路。(來源:歐洲時報網 文/令狐弓長、納努克)